中石化发力 液化气之战升温

   2012-12-13 中华石化网时代周报

83

中华石化网讯 “石化双雄”中石油中石化,“两虎相争”的局面即将加剧。

12月4日,中石化要求旗下炼厂抑制近期频频走跌的液化气市场价格,并根据具体情况,尽量适当推高液化气价格,并从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液化气统销。

这是继2008年中石油成立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燃气”)实行液化气统销后,中石化提出的“针对性的新举措”。

中石化对液化气进行统销之后,通过建立价格体系,液化气价格波动幅度将减小,波动频率亦将下降。原本市场化程度很高的液化气,调价将不会再那么频繁,价格可能会趋于平缓,并可能提高。

据统计,中石化2012年的液化气产量为808.4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5.92%,届时全国62.99%的液化气将被两大石油巨头统销。

随着中石化的统销开始,两大石油巨头将不可避免迎来一场硝烟战,液化气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未来国内液化气市场将形成中石油、中石化及地方炼油企业三足鼎立格局。”卓创资讯液化气分析师李凌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如是评价。

中石化发力

昆仑燃气主要负责城市燃气的市场发展,包括城市燃气管网的建设、液化石油气的销售等。自2008年成立以来,昆仑燃气针对中石油旗下炼厂及油田单位的液化气资源逐步统销,将势力范围不断扩张,销售触角伸及中石化固有区域,并取得显著成效。

此前,中石油液化石油气的销售由各个炼厂负责,昆仑燃气统一接管后,实行统一销售、统一定价,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再加上上游有充足的气源保障,昆仑燃气近年来扩张非常迅速。

据统计,2010年,昆仑燃气液化气终端销量为55.6万吨,从统销前所占资源量不足全国市场的1%迅速增加到12%,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液化气经营商。

“这几年,昆仑燃气发展势头强劲,不断吞食液化气市场,中石化不能眼看着中石油一家独大,一直酝酿应对措施。”中石化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报,“随着昆仑燃气的扩张,中石化统销的想法也由来已久,但因为市场利益等问题一直未实施,明年实行统销就是要守住现有液化气市场的占有额,也要进一步抢占市场。”

“现在中石化在液化气市场上的份额更高一些,大约在35%,而中石油的市场份额为30%左右。”李凌如是分析。他认为,从未来市场竞争中看,中石油的竞争力可能会更强。

目前,两大巨头的液化气之战主要集中在消耗较大的南方市场,虽然中石化的业务主要在南方,但由于昆仑燃气从2008年就已经把触角伸向南方,力图把西北和东北的天然气输送到南方抢占市场。

“中石化在华南、沿江等部分传统销售区域的话语权开始下滑,局部甚至出现危机,单个炼厂奋力抗争,收效甚微。”李凌说。

“昆仑燃气给中石化造成了巨大压力。中石化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液化气上游供应环节,对盈利空间较大的下游销售环节布局较少。统销实行后,其对液化气销售的定价权得到加强,有利于增加公司营收。中石油自2008年实施统销策略,利润数额连年保持高增长,并大有南下与中石化‘抢食’的征兆。防患于未然,中石化积极调整战略步骤,强化其对南部销售市场的控制,稳住主导地位。”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对时代周报分析。

中石化经过长时间酝酿,参照昆仑燃气及中海油销售模式,借鉴硫磺、沥青等产品统销的经验,此时确定统销事宜。据了解,中石化将于上海设立统销总部,与石蜡、沥青、硫磺、石油焦等产品同属炼销公司,销售模式基本一致。其中25家炼厂设驻厂办,炼厂定价要受总部批准,一定程度参考中海油和昆仑燃气。

在具体操作模式上,中石化初期或将通过炼厂协调过渡,即炼厂销售人员通过电话汇报各厂库存和价格情况,具体操作和价格审批报大区供公司批准,而后或将采取统一办公,然后通过驻场人员了解各厂情况之后统一协调定价,安排货源流动,形成自身统销模式。

李凌认为,虽然液化气市场竞争激烈,但对两大巨头整体竞争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液化气只是原油产品加工出来的尾气,成本并不高,并且液化气所占比例只是石油化工业的很小的一部分。”

“两虎相争”

尽管中石油在液化气领域现在占有绝对控制地位,但中石化对液化气市场的觊觎也有很长一段时间。2011年12月11日,拥有上游油气资源的中石化,与在下游城市燃气领域布局颇广的民营巨头新奥站在了一起,向当时董事总经理刘明辉等已被警方调查的中燃集团(以下简称“中燃”)发起收购。收购未果后,中石化开始谋求与中燃开始合作。

今年10月15日,中燃发布公告称,与中石化已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互通销售渠道和网络。同时,中石化原则同意中燃参与其负责建设的省际天然气管线及配套设施的投资。

业内人士表示,中石化液化气统销之后,部分燃气公司有意与中石化间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但具体能合作到什么程度仍有待验证,而中石化与中燃集团的合作进程或许将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中石化与中燃签订合作条款,一方面显示了中石化与大型燃气公司合作的可行性,一方面表明了中石化此方面的意愿,若两者合作成功,或将有更多的合作意向出现,当然也有可能出现中石化对部分中间商的整合。

李凌分析,中石化在上游高度集中,利润增长显然还需要下游支撑,所以统销液化气,实际上是中石化在布局下游的垄断。与中燃合作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中石化对液化气成功统销后,中石油中石化对国内液化气市场的垄断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增强液化气产品在季节性、阶段性的市场波动中的抗跌能力。国内液化气市场将形成中石油、中石化及地方炼油企业三足鼎立格局。”李凌说。

周修杰则认为,中石油与中石化的南北分割局势早已形成,不论资源数量的控制、运输渠道的布局,还是市场规模,两者可谓势均力敌,“中石油先行实施统销策略,扩大其对液化气销售市场的影响力。然而,鉴于资源是能源市场的命脉,中石化凭借雄厚的资源供应渠道,仍能够保持与中石油并行的地位。。

中石化运行液化气统销业务将对整个液化气市场造成强力冲击,市场结构也会相继地得到调整。竞争格局有望发生较大变化,未来液化气市场的走向也会取决于两大巨头的竞争。业内人士分析,产业链条把控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将成为两者竞争的焦点。

  地方炼油厂夹缝中生存

“石化双雄”对液化气统销之后,饱受政策之困的地方炼油厂的命运开始受到关注。这些企业将如何在两大巨头竞争下寻找生存机会?

“我们不担心液化气的销售问题,而是原料的供给,只要有油就能盈利。”山东省东营市一家炼油厂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就目前来看,中石油中石化的统销政策,对液化气市场而言,并不会对地方炼油厂有太大影响。”

“地方炼油已经提前转型升级。”李凌介绍说,自从2009年1月1日起,燃料油消费税由0.1元/升提高至0.8元/升,地方炼油厂利润大幅压缩,成品油销售渠道受到挤压。

同一年,《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出台,细则指出,对炼油行业采取区域等量替代方式,2011年以前淘汰100万吨以及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积极引导100万-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防止以沥青、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炼油项目。

此后,全国约60家地方炼油厂累计2200万吨炼油面临关停并转的命运。2009年底,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2020年之前减排40%-50%,对地方炼油厂已经进行了整顿。

“这些因素迫使炼油厂提前转型,开始进行技术研发,对燃油进行深加工。对于地方炼油厂来说,他们的灵活性比较高,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利润空间。”李凌说,“存在的问题是,地方炼油厂的上游控制在中石油中石化手中,存在原料不足的问题,还要依托于中石化的深加工单位展开合作。”

“短期来看,液化气市场仍是中石油、中石化及地方炼油厂三足鼎立态势,而中石化的统销策略将引起市场的价格波动,可能会拉高液化气销售价格。长期来看,地方炼油厂极有可能在两巨头的夹击下被‘收编’或是直接退出市场。”周修杰说。

周修杰认为,两家龙头企业的统销策略使得地方炼油厂及贸易商受到相当程度的打压,甚至面临停运危机,部分企业可能选择与两大龙头进行合作,在龙头庇护下继续生存。另一部分可能以更便捷的服务维持运营,尤其是地处偏远、位置优势明显的企业。最后一部分实力羸弱的企业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