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化网讯 12月3日,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在此间举行的“2012中国页岩气发展论坛”上表示,应当针对页岩气的特殊问题制定新的勘查开发管理、监督管理、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环境监管、水资源利用、开发收益分配、管网、金融、进口设备关税等配套组合制度,形成页岩气勘查开采、保护、合理利用的政策体系。
市场已放开监管须到位
市场还在热捧页岩气概念的时候,与会专家已经考虑到页岩气的监管与标准问题。
张大伟称:“页岩气的招标和监管是孪生兄弟,招标的制度已经有了,但现在监管是缺位的。如果说常规油气的监管靠国有石油公司的自律,页岩气第二轮招标以后将吸引一批民营企业和非石油企业,它们的监管完全靠自律是不可能的,政府必须作为,要有一套非常规范的监管程序。”
页岩气市场已经放开了,必须要制定行业标准,建立页岩气调查评价、勘查、开采和储量估算等技术标准。张大伟称:“我所在的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评审中心主要职能是负责矿产资源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到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7个方面,22项页岩气的技术标准规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永伟也表示,最担心的就是资本快速进入后带来一系列的开发难题。现在迫在眉睫的是应该有专门的机构来制定技术规范和标准,让投资者有章可循,让监管者有法可依。同时也必须制定可操作的合理的惩罚措施,对违规违法作业者有强大的震慑能力。
加快培育本土服务机构
尚未掌握页岩气关键技术一直被认为是阻碍我国页岩气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抗认为,中国有相当雄厚的开发页岩气的技术基础,致密油气技术与页岩油气煤层气基本一致,关键就是水平井和压裂。中国既然能开发致密油与致密气,就有一定的基础开发页岩油气。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也指出,其实页岩气的关键技术并不是全新的,而是现有技术的重新组合——如怎样降低成本、提高压裂速度,怎样在水平井和地层压裂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形成成熟的页岩气开发及生产技术等。
“关键是软条件,我国的软条件差得很远。油气产业链没能进入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得益于大量的中小公司和服务公司,我们也已经开始有,但它们的成长有一个艰苦的过程,一定要在市场经济中拼搏才能长成。”张抗在会上表示。
“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加快培育本土的油气服务机构和油气设备提供商,这是我们的一个巨大短板。当然这种培育还是应该基于政策和市场机制的结合,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张永伟也指出,我们现有的油气服务应该有开放性,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大局。同时我们要加快引进国外的技术力量,形成一种竞争态势,没有竞争就难以降低成本。
“四川宏华石油设备公司告诉我,如果本次招标有四川盆地内的区块,他们肯定参加,但中国大部分的优质区块基本已经被三大油登记完了。”张抗指出,优质区块被垄断,招标只能在还没有被三大油覆盖的边边角角进行。三桶油缺乏动力,非油企和民企只能被迫在不够有利地区起步,这种情况下怎能让其他公司进一步发展?
张永伟同样表示,如何配置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77%的页岩气矿权重叠区,是我国推进页岩气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的体制性任务。如果早期不拿出好的区块让投资者有好的投资回报,投资者被泼冷水,难以形成页岩气发展良好的开端。
分布式或为中国页岩气指明道路
“中国页岩气资源量不小,需求也十分迫切。但我们必须走自己的道路。”陈卫东在会上表示,美国和欧洲天然气的使用是以管道为中心,美国拥有几十万公里的管网。而中国虽然过去几年中石油投了很多钱大力建设管网,现在也就5万公里左右,“所以中国天然气包括非常规气的发展,一定要走自己独特的道路,这个道路就是分布式。”
陈卫东认为,天然气市场是非常区域化的,管道这种输送方式也是排他的,但LNG(液化天然气)改变了气体的输送和储存方式。“现在LNG市场每年的发展速度是管道气的4倍。我认为像上世纪70年代初石油市场初期的状态一样,未来LNG一定会把全球的天然气市场形成统一的标杆价格,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要输出LNG。跨太平洋铺设燃气管道是不可能的,但LNG可以打破这种限制。”
“中国现在的中小型LNG产业应该说是走在世界前沿,已经有了将近六十条中小型LNG产品线,这将形成一个产业链,我坚信中国会创造一种新的天然气使用市场。”陈卫东表示。
多位专家在讨论中提到,页岩气开发需借鉴煤层气经验。张抗表示,煤层气的主要教训是体制改革不进行、拿不到区块、投资进不去,就不可能发展。陈卫东则认为,煤层气到现在已经钻了8000多口井,煤可能是非常规气体中更现实、更接近商业化的一个选择。“页岩气前期投资很大,需要有一个稳定的依托,所以真正有心要做页岩气也可以跟煤层气关联起来,保持稳定的现金流,我觉得这是比较可行的办法。”陈卫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