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价改:管道准入需破题

   2013-01-04 中华石化网第一财经日报

51

中华石化网讯 毫无疑问,页岩气是过去一年中天然气领域的主角。

一场页岩气第二轮招标,从年头一直热到年尾,才告一段落。页岩气第二轮招标开放和市场化取向博得了业界的阵阵喝彩。

页岩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本身属于贫矿,其勘探开发被外界期待很多,希望借此打破大油气企业对上游资源的垄断,并以此推动油气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工程师张抗也认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推进是一个契机,希望以此为突破,推动整个能源管理和监管体制的改革。

国土部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是国内页岩气最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他认为应该建立监管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才能推动页岩气在中国的成功开发。

在页岩气的各种政策中,都明确提出页岩气实行市场定价。不过2011年年底开始推行的天然气价格改革,依然没有向全国推行。同时天然气管道准入和价格是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的制约因素,甚至有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管道准入不改变,页岩气就没办法真正开发,也无法形成市场价格。”

价格改革扩容疑问

天然气价格改革已经开始试点,2011年底价格改革在广东、广西试点。

2011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文件对天然气价格改革实施试点前,国内的天然气价格是行政主导的价格体系。

具体而言,目前我国进口天然气实行市场定价,国产天然气主要采用成本加成定价,实行政府指导定价。即以生产经营各环节成本加核定利润确定天然气价格。其中,出厂价和管输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这两者相加是城市门站价。终端消费价格,即城市门站价加上地方配气费由地方政府审批。

从2006年以后,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在现有定价体系下,国内供需关系和国际市场价格脱节,没有充分反映市场供需关系,部分地区甚至存在终端销售价低于城市门站价的批零倒挂现象,加大了天然气供给压力。

另外,管输定价缺乏公开透明的定价原则和程序。终端消费价格是根据用途不同来进行分类的,缺少差别化定价机制,已经落后于天然气工业发展形势,市场机制在天然气领域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2011年底开始在广东、广西试点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最大的不同在于采用市场净回值定价方法,即是以天然气市场价值为基础确定终端销售价、门站价格以及出厂价格。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称,改革将更能反映天然气资源的稀缺性,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不过,按照改革,天然气价格将有一个释放上涨的过程,相关部门在全国推广新的价格形成机制方面比较谨慎。2012年几次传闻试点的价格形成机制,2013年将向全国推广,以市场配置天然气资源。

截至发稿,记者从主管部门并没有得到天然气价格改革全国推广的时间表。不过,有业内人士向记者确认,天然气价格改革会逐步扩大,条件成熟后将向全国推广,川渝极有可能是扩容的首批地区。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周凤起对本报称,随着开采难度大的非常规天然气逐渐产气,天然气价格改革显得很迫切,不然企业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输气管道准入破题

管道准入在新兴的页岩气领域,矛盾更显集中。

业内期盼通过页岩气开发撬动油气领域的改革,打破大石油企业的垄断。不过相比页岩气开采上游领域逐渐开放的趋势,中游则保守得多。

中游是页岩气的采集和运输,国内现有的天然气管道主要由中石油修建运营,中石化、中海油掌握少量管道资源。现有管道里程短、管道覆盖不广、运营垄断、定价机制不灵活等状况如果不改善,将会影响页岩气开发和应用的前景。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陈守海就曾公开表示,中国应实行天然气基础设施第三方准入政策。据记者了解,这一政策正在酝酿中,具体实行时间未定。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页岩气发展规划》中对此也有清醒认识:“页岩气资源富集区很多集中在中西部山区,管网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不利于页岩气外输利用和下游市场开拓。”

《天然气“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在天然气管网设施较完善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加快建设气田集输管道,将页岩气输入天然气管网。远离天然气管网设施,初期产量给较小的勘探开发区,建设小型LNG或CNG(压缩天然气)利用装置,另外根据勘探开发进展,建设页岩气外输管道。

不过,美国太平洋能源发展公司资深副总裁曾敏结合美国经验对记者称,管道建设很关键,不然煤层气也不会开发十多年而成绩不佳,“自己的气,别人不一定给输,即使输也得按人家的定价,谈判的余地很小。”

《天然气“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十二五”期间管网重点项目,进口通道3条、干线管道5条,联络线、干线配套支线8条,煤制气和煤层气管道2条,长度超过3.6万公里,还有各省区域管网。即使“十二五”末实现规划目标,主干管网长度近8万公里,也仅为美国2011年水平的四分之一强。

“管道不放开准入,怎么能有天然气的市场定价?”陈守海曾反问记者。我国进口天然气实行市场定价,长期以来与国内价格倒挂,相关企业叫苦不迭。

当前主干管网由中石油和中石化运营,中石油在天然气管网方面占绝对优势,中石油和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油企同时也持有上游天然气资源、提供下游销售服务,都贯通上中下游产业。

陈守海认为,管道准入改革非常迫切,不实行没有歧视的第三方准入,页岩气的开发迟早会受到影响。特别是民营企业加入后,管输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所谓第三方准入,即所有用户都有平等、公平地使用管道等基础设施服务的权利,基础设施运营企业不得利用对基础设施的控制排斥其他经营者在天然气生产和销售领域的竞争,或者为关联企业谋取竞争优势。

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刚刚启幕,传统的油气资源都由几大油企开发,管道问题并不突出。不过随着更多企业进入页岩气开发领域,供应方和管道的矛盾将凸显。一定程度上,管道不改革,页岩气市场化定价就无法落实。

中石油和中石化间也存在管道准入的区别,一位中石油四川企业人士称,中石化掌握川气东送管道,中石油在当地的天然气一般就不外输,而选择在当地销售。

上述中石油人士称,国企之间尚且如此,进入的民企就更难了,没有定价权,企业开采页岩气的积极性也会受打击,管网放开是价格改革的应有之义。

无论是天然气价格改革,还是天然气管网改革,目前都没有进一步的消息。陈守海建议,中国的管网第三方准入应避开剥离资产的业务分拆模式,对大油企的上游业务进行重组和限制。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