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化网讯 回顾2012年,我国传统能源市场表现各异:原油及成品油市场波动频繁,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价格倒挂严重,电煤市场总体平稳;新能源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产业集群化和集聚化分布进一步显现,区域分工方面有着长足进步,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展望2013年,市场化将成为传统能源发展关键词:市场盼望已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方案或正式推出;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也有望扩大或推向全国;电煤价格并轨政策将彻底结束煤价双轨制的历史。
长期来看,随着经济总产出的增长,能源需求总量会不断增加。能源供给总体上能满足能源需求,但结构会发生较大改变,未来10年中国仍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为此,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能源供求矛盾更多是结构性的,而不是总量性的。
2012年传统能源市场表现各异
2012年,受欧美经济不稳定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震荡加剧,整体上与去年持平;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国内成品油市场调价及时、频繁,定价机制逐渐走向透明;天然气市场继续快速发展,电煤供应则总体平稳。
2012年,纽约商交所原油期货WTI全年收盘均价94.16美元/桶,较2011年全年均价94.80美元/桶下跌0.64美元/桶;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收盘均价110.62美元/桶,较2011年全年均价110.91美元/桶小跌0.29美元/桶。
总体来看,2012年国际油价总体波动符合季节性走势,一、三季度油价震荡走高,二、四季度波动下滑。与2011年相比,2012年全年国际原油价格基本稳定。
受国际油价宽幅震荡行情影响,国内成品油市场2012年调价及时、频繁,成品油定价机制逐渐走向透明,共经历四升四降八次调整。与2012年年初相比,汽油价格累计每吨上涨了250元,柴油价格累计每吨上涨290元。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说,2012年成品油价格基本实现按时调整,消费者也经历了价格最高点,这都为下一步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完善,进行了较好的实践准备和舆论准备。
2012年,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继续行驶在快车道上,随着消费量不断攀升和进口量大幅增加,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天然气价格倒挂严重。
根据卓创资讯统计,2012年8月中国引入乌兹别克斯坦管道气,平均价格为2.15元/方,较土库曼斯坦气价格低0.34元/方(土库曼斯坦2012年平均气价2.49元/方)。相对于西气东输直供工业1.19元/方的气源价,进口中亚管道气亏损严重。
2012年以来,重点电厂电煤库存总体维持较高水平,电煤供应总体平稳,但煤炭价格总体处于下行态势。由于煤电企业重点合同煤炭价格的上升幅度很多都超过了国家监管规定的5%,加上坑口煤和内陆煤价格降幅相对较小,五大发电集团实际到场标煤价格同比下降幅度相对较小,2012年前三季度五大发电集团累计到厂标煤单价同比仅降低21元/吨。
2012年以来,发电企业经营情况总体有所改善,尤其是近月来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当月已转为略有盈利,加上水电大发,集团整体盈利状况好于上年。但受煤电联动政策不到位、历史欠账较大造成企业高负债导致企业财务费用明显上升,加上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明显下降,2012年前三季度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仍然累计亏损,亏损面接近50%。
市场化将成为2013年传统能源领域发展关键词
展望2013年,市场化将成为传统能源市场发展关键词。宏观经济、供需基本面以及地缘政治均影响2013年国际油价走势,预计国际油价将维持宽幅震荡走势;国内成品油市场方面,市场盼望已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方案或正式推出;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也有望扩大或推向全国,电煤价格并轨政策将结束煤价双轨制的历史。
展望2013年国际原油市场,尽管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就解决“财政悬崖”方案达成共识,但美国经济仍将继续缓慢复苏;欧元区经济在欧债危机的困扰下接连萎缩,欧债危机的长期性也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对市场构成打压;中东动荡的局势由来已久,也绝非三两天可以解决的事,因此国际油价将受到一定的支撑,尤其以布伦特最为显著。此外,美国原油及页岩油气产量的激增需引起格外关注,石油产量的增加以及替代能源的快速发展对于国际油价来讲是个重大利空。上述因素中,宏观经济、供需基本面都将对未来国际油价构成打压,而地缘因素对油价的支撑更多的将反映到布伦特上面。预计2013年WTI的价格区间在70-100美元/桶,布伦特价格在80-110美元/桶,且两者之间差价有进一步拉大趋势。
国内成品油市场方面,迄今为止,市场期待已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方案尚未出台。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国际油价相对较低、国内物价水平较温和,是成品油定价机制意义不完善的好时机。业内普遍预计,挂靠油种调整、调价周期缩短与国际油价更紧密接轨是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的方向。
《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明确提出,不断完善理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入2013年,成品油定价机制完善方案或将推出。
天然气市场方面,尽管天然气近几年发展迅猛,但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仍较低,仅在4%至5%左右,未来的天然气消费量仍将维持高速增长势头。
根据卓创资讯预计,2013年中国天然气产量为1193亿立方米,消费量为1654亿立方米,缺口将通过进口补充。但是,2013年中国预计进口天然气499亿立方米,出口38亿立方米,表观消费量2366亿立方米。
进入2013年,天然气供需增加的同时,或将迎来气价的同步上涨。近日,北京市已统一上调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气售价。同时,广东和广西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开展一年后,2013年将对试点经验进行总结,预计天然气试点范围将会扩大或推向全国。
煤炭市场方面,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12月25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自2013年起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
生意社煤炭分析师翟新宇认为,重点煤与合同煤完全市场化以后,煤炭价格由市场决定。受煤炭进口量增加和需求疲弱的影响,预计电煤市场会继续走低。她分析说,目前电煤市场的供过于求的宽松局面已经形成,并且国家宏观经济增速减慢,作为经济先行指标的电力需求回暖有限。2013年,电煤并轨短期内对电煤市场供应的影响不大。对发电公司来说,电煤并轨后,若煤价上涨,电价却迟迟不涨,亏损局面反而会更大。因此,后期政府对煤电联动的改革政策是主要考虑的因素。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存诸多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新能源开发规模最大的国家。随着2006年的《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和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文件的出台与实施,为新能源发展增加了新的推动力,中国新能源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同比去年略有增长,进口量超过4万吨,2012年全年产量有望达到10万吨,进口量8万吨。在以国家政府为政策主导,民营企业、央企等多种投资主体带动下,201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或超过5GW。
区域分布方面,中国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和集聚化分布进一步显现,以政策和资源为导向,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等为核心的东部沿海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在中部的一些区域,如江西、河南、四川、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中西部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区域分工方面,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主要承担着新能源研发、高端制造功能;中部地区承担着核心材料研发制造功能;西部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新能源发电项目承载地。新能源发电项目通过电网,再输入到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整体上新能源已形成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局面。
同时,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产业体系不健全,凸显产业过剩与不足困境。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包括新能源装备制造、产品生产、工程建设、融资、企业(或电站、或项目)管理运营体系、产业标准、技术创新体系、准入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内容。由于新能源产业在国内发展历史较短,产业体系尚不完善。由于产业体系不健全,新能源产业在发展中同时出现产能过剩和不足困境。
二是国内市场成熟度低,资源保障能力不足。产业的本地市场消化能力是本土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我国新能源市场多集中在海外,产业的外向型特征比较明显,国内新能源市场成熟度较低。由于国内对新能源市场建设的战略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以及新能源高额的开发成本,目前新能源在国内还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完善的市场环境。
三是政策体系不完善,配套措施不能满足市场要求。前几年,我国为推动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出台了系列政策法规,包括《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等,但一直没有出台类似《上网电价法》的市场推广法案(欧洲国家出台该法案,极大促进国内光伏市场),市场推进力度较慢。其次,目前的法律法规对项目审批、转向资金安排、价格机制等统一的协调机制没有明确规定。
四是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风电装机第二大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但基础研发投入明显不足,关键技术瓶颈始终未能突破。自主技术迟迟不能成熟,导致行业发展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中。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在我国新能源产能的快速发展中越来越突出。
未来中国能源供求矛盾更多是结构性而非总量性的
长期来看,随着经济总产出的增长,能源需求总量会不断增加。对中国来说,经济增长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能源消费:一是经济增长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双重转轨过程。由于城镇人口的能耗高于农村人口、工业对能源的需求也远高于农业,因此内在的能耗差异使得转轨进程伴随着由低耗能经济向高耗能经济转轨;二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各个部分都伴随着强劲的能源消费。
“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Logistic模型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到2020年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为3.243吨标准煤。”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李平说,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测,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4.6亿左右,由此估算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47亿吨标准煤。
在能源资源供给方面,李平分析说,首先就主要化石能源而言,到2020年中国国内有较大可靠性的能源资源可获得性包括:煤炭约30亿吨,天然气2000亿方,石油2亿吨,核电7000万千瓦。如果加强开发,还可能额外增加的国内能源供应能力包括天然气200至500亿方,石油1000至3000万吨,核电1000万千瓦。在进口方面,石油进口将达到3亿吨,天然气1000亿方,可以折合一次能源5.57亿吨标准煤。其次,到2020年前后中国可再生能源可以提供5.4亿至6.9亿吨标准煤,再加上中国核电所提供的能源,基本能满足2020年中国4.69亿至8.62亿吨标准煤的清洁能源需求总量。
李平认为,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需求总量约为目前中国水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的2.5至3.3倍,未来10年中国仍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为此,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能源供求矛盾更多是结构性的,而不是总量性的。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