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萝卜汤、热汤面,好喝又御寒,这一定是‘沙妈妈’的主意,真是细心。”1月7日,大庆油田的气温已降至零下26摄氏度,正在用餐的大庆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员工说。在旁边的“沙妈妈”——食堂管理员陈凤杰露出了微笑。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精心调理真不差,一日三餐有鱼虾……”京剧《沙家浜》中的“沙奶奶”拥军爱军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大庆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科研保障中心,食堂管理员陈凤杰十分关心员工的饮食,又比好多员工的年龄大些,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沙妈妈”。
2012年5月,由于工作需要,陈凤杰离开工作了10多年的设计中心综合管理岗,干起了全院的食堂管理员。
陈凤杰说,食堂管理可不是买买菜、做做饭那么简单。要给几百人做饭,还要做好、做干净、做得大家都满意,那可不是小事儿。
陈凤杰给自己设置了每日工作表,风风火火,特别忙。这还不算,从原材料采购到餐具消毒,从每日菜谱的安排到煎煮烹炸的每一个环节,从进货验收到食材保管,从食堂员工健康体检到餐饮卫生的规范化,她都层层把关。
为让饭菜更适合员工的口味,她领着大厨,到书店买来了20多本烹饪书,还把油田7个单位的食堂菜谱全部“揽入怀中”。自己是个外行,她就经常向当了20多年的老食堂管理员请教学习,还和大厨一起总结菜谱,不断出新。
几个月下来,各种包子、蒸饺、黄米饭,应季的嫩玉米、毛豆、花生、烤地瓜、玉米饽饽、鸡蛋焖子、清蒸鲫鱼等“新产品”一样一样摆上员工的餐桌。
当家才知柴米贵。陈凤杰还是个精打细算的行家里手。
她是菜市场、粮油店的常客,菜价高低、品质如何,都如数家珍。应季的水果蔬菜便宜又新鲜,于是,在保证每周菜谱不重样和配餐科学的基础上,她及时推出各种应季的水果蔬菜。
时间久了,“沙妈妈”的雅号就叫开了。食堂员工看她算盘拨得这么精,也开始提起合理化建议,怎样切水果既卫生又吃着方便,做什么菜员工既爱吃又实惠,怎样储存秋菜既节约又能保证味道……
半年下来,陈凤杰一天假也没休过。2012年国庆节期间,她刚上大学的儿子第一次放假回家,可只能每天晚上见妈妈一次。没办法,陈凤杰白天都在食堂张罗着给值班、加班的员工做饭,变着花样地做。
陈凤杰经常对食堂员工说:“咱是科研单位,食堂管理也得讲创新、讲务实。咱保障做好了,让员工们带着健康和好心情去工作,那就是咱的贡献。”
“科研人员精力旺,科技创新业绩佳,突破瓶颈解难题,把那奖状带回家……”陈凤杰的几句唱词,唱出了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