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产能,如何疏堵“消肿”?

   2013-01-10 中国化工报李闻芝

437

 

 


    去年底召开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年度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将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事实上,化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说了都快有10年了。10年间,化工行业一边在大批淘汰落后产能,一边又在大干快上新建装置,一批企业倒下去,一批企业又站起来,产能过剩问题也就一直与行业发展如影随形,成为一个难以消除的痼疾。


  然而,近一两年来,当全球经济遭遇衰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之时,产能过剩就成了化工行业再也绕不过去的一道坎。能否通过调结构、转方式来化解过剩矛盾,成为2013年化工行业首先面对的挑战。
  
  
  旧病未愈又添新愁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化工行业中现在有80%的产品产能处于过剩状态。早在“九五”末,化工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就已开始显现。从“十五”起,化工行业开启了对一些传统产业落后产能的淘汰之旅,当时的重点集中在“两高一资”产品上。经过从“十五”到“十一五”的努力,我国化工行业中电石、烧碱、氯碱、尿素、化肥、染料等领域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和产品。


  然而,2003年以来,国际原油及其他资源性原材料涨价,带动了化工产品价格普涨,引发了企业的投资热情;中国经济近10年来的高速增长以及出口贸易兴旺,使得国内外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也为化工产品产能的增加提供了支撑;再加上地方政府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观,更是点燃了各地投资化工大项目的激情。但到了2010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风光火热的化工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产能过剩的矛盾也由此凸显无疑。


  由于化工项目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产能释放滞后,即使到了2012年,部分化工产品的产能还在惯性增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介绍说,2012年行业内部分产品的产能过剩还在加剧。据化工行业各专业协会统计,2012年尿素产能将达到7130万吨,产能过剩约1800万吨;氯碱行业新增烧碱产能420万吨,总产能突破3800万吨,装置利用率约70%,聚氯乙烯新增产能330万吨,总产能达到2236万吨,装置利用率约60%;纯碱行业新增产能190万吨,2013年还将再增340万吨产能;电石行业新增产能约400万吨,超过全年淘汰的127万吨产能,装置利用率约76%。


  此外,业内的产能过剩趋势已从传统产品蔓延开去。比如,聚氨酯行业2011年聚醚多元醇产能达270万吨,装置利用率63%,预计到2014年再增产能150多万吨,产能过剩将达40%以上;再比如,2012年我国有近600万吨新建甲醇装置投产,总产能超过5200万吨,去年上半年甲醇装置平均利用率不足55%;还比如多晶硅行业,从2004年起步到2012年,短短8年的时间,我国的多晶硅产能从无到有,国内现有产能已经超过当前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


  面对这一个又一个的过剩,化工行业是旧伤未去又添新愁。
  

 

 

河南煤化集团义马气化厂按照“算账搞生产”的工作思路,针对甲醇产能过剩、二甲醚价格上扬的市场形势,减少甲醇产量,并用外购甲醇生产二甲醚,以增大企业的盈利空间。图为1月5日该厂外购甲醇正在卸车。(赖宏升 摄)
  

  设置门槛抑制冲动
  
  
  2013年1月1日,工信部发布的《合成氨行业准入条件》正式实施。《条件》要求,原则上不得新建以天然气和无烟块煤为原料的合成氨装置(按照区域规划搬迁、综合利用项目除外);3年内,煤炭调入省区原则上不得新建合成氨产能(以高硫煤为原料除外);引导东部地区合成氨生产装置有序转移,在西部地区煤炭产地,按照煤化电热一体多联产模式,建设大型煤制合成氨基地。准入条件还对装置规模及技术装备、资源能源消耗和综合利用、环保和安全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并为落后产能的退出大开方便之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了控制化工行业的产能过剩,国家相关部委加强了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类似的准入条件在行业内已陆续出台。


  国家发改委分批公布了电石、焦化、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名单;与此同时,自2007年至今,工信部陆续发布或修订了《电石行业准入条件》、《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焦化行业准入条件》、《黄磷行业准入条件》、《三氯化磷、三氯氧磷行业准入条件》、《二硫化碳行业准入条件》、《萤石行业准入标准》、《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粘胶纤维行业准入条件》、《异氰酸酯(MDI/TDI)行业准入条件》、《磷铵行业准入条件》、《石墨行业准入条件》、《稀土行业准入条件》等。这些准入条件不仅强调了新上项目的规模,同时更多地从能源消耗指标、资源利用率以及环保和安全角度,对新上项目进行了约束和限制。


  事实证明,这样的产业政策不仅有效降低了相关行业落后产能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过剩行业产能的盲目增长,加快了化工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电石、焦化、化肥和无机盐等多个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均表示,淘汰落后产能空出来的市场空间将为优质、大型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舞台,十分有利于行业整合和集中度的提升,那些具有原料优势、管理水平高、生产成本低的大型企业将成为市场的主导者。


  记者了解到,2013年国家还会陆续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对重点化工行业的发展进行更加严格的产能控制,除了规模、工艺、装备3道准入门槛外,在项目的去留决策中,减少“三废”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等环保和安全评价结果的比重将越来越重要。


  一位业内专家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对现有的煤制烯烃项目进行环评,新的环境标准对废水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已运行的项目要想达到这样的标准,在环保设施上还需要新增几十亿元的投入。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秘书长张文雷也透露,该协会已经起草完成了《烧碱行业安全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从生产企业布局、生产装置工艺要求和安全设施、液氯储存和运输要求、安全标准化要求以及责任、监督与管理等几个方面对烧碱行业实行安全准入,国家安监总局也将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对高危化工行业进行把关。
  
  
  分业施策标本兼治
  
  
  “当前的形势下,不能再一味追求高、快、大,否则肯定会碰壁的。现在,要更多地进行理性思维,克制不理性的投资冲动,避免重现某些行业疯狂发展的局面。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调结构、转方式上,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把内功练好。”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这样提醒企业。


  赵俊贵在2013年合成树脂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也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精神,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做好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工作。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按照分业施策、标本兼治的原则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呢?


  江苏苏化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传统化工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各类农药及其中间体、氯碱、合成载热体等产品。该公司董事长杨振华表示,对于苏化集团这样一家传统化工企业,他们对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加迫切的愿望。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对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导热载体系列产品,要加速产业的扩张和产业链的延伸,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和新的优势产品群;而对环境影响大、没有资源优势的磷化工系列产品他们则加快了淘汰步伐。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尿素、复合肥、甲醇生产为主的企业,为了应对尿素和甲醇等产品产能过剩的困扰,心连心将落脚点放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我国是化肥消费大国,但是氮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为了提高肥效,近几年心连心相继推出聚能网尿素和聚能网复合肥、示范村特供肥等高效肥,提高了化肥利用率。此外,他们还与中科院合作,成功突破控释尿素生产的关键性技术,提高氮肥利用率20%以上,延迟尿素释放速度50%以上。


  在传统产业不断实现自我突破的同时,以高性能工程塑料、热塑性弹性体、高强度复合材料、精细化工及专用化学品、新能源和生物化学品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也在奋力拓展市场空间。近年来,虽然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外依存度依然偏高。目前国内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在56%左右,其中新领域的化工新材料自给率仅为52%,有些重要的工程塑料自给率更是只有30%左右。但在化工新材料的发展中,一些产品产能过剩已经初露端倪。对此,相关企业普遍认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于突破关键技术,并在产品开发上精细化定位,差异化、多元化发展,是避免新兴产业过剩的必由之路。

 


  针对磷铵和复合肥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效益不理想的现状,江西六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确立了从“以肥为主”到“肥化并举”的转型发展思路,拟开发建设10万吨/年精制磷酸盐项目,以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实现科学发展。图为江西省环保厅专家组正在对该项目进行环评。 (特约记者 黄耀振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