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去煤难 “雾霾”短期难改

   2013-01-16 中华石化网第一财经日报

2404

中华石化网讯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清华大学的校训如今被民众拿来“揶揄”近日各地雾霾锁城以及PM2.5的危害。

即便平常,北京东四环边上的热电厂也冒着白烟,在一群高层写字楼间特别显眼。燃煤和机动车排放是PM2.5的主要来源。因此燃煤电厂在“雾霾”天持续的时间,成为大家指责的焦点。

以全国范围内衡量,煤炭依然占据一次能源消费的八成左右,是难以撼动的主力能源。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笑称,煤炭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都将是中国的主要能源,明年如果气候条件不变,“雾霾”还会重来。

林伯强称,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将维持在80%左右,资源禀赋难以改变,新能源一时还难以承担大任,占比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

治“霾”马拉松

造成多地严重污染的原因很多。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本次空气质量差的根本原因。特别是2012年12月以来,整个华北地区处于极端低温天气,导致燃煤采暖排放量相应增加。

一位发电企业人士称,火电企业在减排方面也作出了努力,中国火电机组技术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煤耗也不断降低。

在减排方面,国家发改委先后出台脱硫、脱硝电价政策,鼓励火电企业加强减排。上述发电企业人士透露,后续随着国家治理污染政策的不断出台,还将进行脱汞等进一步降低污染。

另外,污染治理靠单一地区难以解决,需要与周边省市进行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这意味着燃煤和机动车排放都需要纳入区域控制目标,才能改善空气污染。

西部一位地方官员则称,煤炭的比例不可能近期降下来,各地考虑当地发展,对待能源的态度也有不同,让区域限煤治理污染困难重重,因此减排和治污都是一场马拉松。

临时性应急无济于事

环保部14日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在继续强化火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基础上,突出抓好工业烟粉尘、施工扬尘、挥发性有机物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作。

但外界对这些措施所取得的效果普遍看淡。“大气污染涉及到工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规划等方方面面,短期内针对‘重污染’天气而采取的临时性应急措施无济于事。”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佐军昨日对本报记者说,雾霾问题本源性原因跟国家的工业化阶段有关,现在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和城镇化加速阶段,对空气污染带来很大压力。而多年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发展道路加重了空气污染,这背后又是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体制和以GDP考核为导向的体制在起作用。

此前,出于环境容量考虑,政府曾有意实施国内钢厂尤其近40家城市钢厂的搬迁,但因涉及难度和代价极大,并非“所有的钢厂想搬就能搬”。

在长期发展中,各地为追求政绩,纷纷加快发展重化工业项目,为的是增加当地工业产值,增加财政收入以及GDP。“国家是在规划,很多政策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执行中,落实不到实处。”环保专家董金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李佐军说,要想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追根溯源要改革上述考核体制,然后经过一段时间传导到位,最后才能改变空气污染严重的状况。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