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科技成果怎样落地?

   2013-01-15 中国化工报王鹏

172

 
山东永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研发,近日该公司新推出的一款雪地胎产品吸引了众多客户前来参观。 (本报记者 谢忠设 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对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表示,将努力做好今后石化行业的科技工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那么,当前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石化行业应该走出哪些误区,又该着重往哪些方向努力呢?
  
  
  以市场需求为牵引
  
  
  据记者了解,我国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能及时用于生产并转化为商品的仅占30%左右,实现产业化的比例则更低;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超过60%。在化工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要提高行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首要条件是科研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合适的项目和技术。


  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长姚献平告诉记者:“科技创新必须要有一个正确思路,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前,不少科技工作者往往走以文献为导向的路子,即从文献中找课题,通过文献调研,形成报告、申报立项,获得批准后再进行实验室小试,然后撰写论文、完成项目、通过鉴定。由于与市场脱节,不少通过鉴定的成果马上就被锁进档案柜封存了;有些虽能进行中试,但最后真正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很少。”


  对于这种情况,姚献平认为,正确的科技创新思路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立项。只有这样,项目经过实验室小试、中试放大后,根据市场需求才能很快进入转化和产业化推广。产业化取得效益后,又可将一定比例的效益返回用于新的研发,从而形成“市场—研发—效益—再研发”的良性循环。“我从事造纸化学品研发这么多年来,承担过30多个科研项目,成果全部实现了转化,就是得益于这个思路。” 姚献平表示。


  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近年来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国内首创宽幅挤出压延生产线,获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产品还获科技部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称号。“但是,这两年我们也有做到一半就‘挂掉’的项目。”该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张彤向记者坦言,“更多的问题还是在于市场需求没有把握好。有些技术研发到一定程度,才发现找不到合适的或者足够的客户,那么我们可能就会暂停这个项目。比如,我们曾研发了一种海水淡化的成套工艺,做出来之后才发现,就算技术再先进,淡化水的价格也比自来水贵。因为成本较高,缺乏市场,技术的推广受到了阻碍。所以,尽管这个技术我们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也只能作为储备暂时搁置。”


  “我们的经验是,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首先要判断市场需求,这是第一位的,也是决定成果能否转化的关键。此外,当前的市场需求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技术创新不能去做已有的成熟技术,而要选择具有一定前瞻性的东西。对于企业来说,在技术创新时应着眼于未来三五年的市场需求趋势,这是最有利、也最实际的。” 张彤如是说。


  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合成对此也感同身受。他说,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的把握非常重要,要不然等企业好不容易上了一个项目,可能会发现方向不对,导致前功尽弃,耗费巨大。因此,企业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时,要有长远意识,首先要保证项目和技术的先进性,还要符合国家政策和市场发展方向。
  

 

产学研三者结合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把南京大学的人才优势和常州市的产业优势结合,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常州企业新增产值逾20亿元。图为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研发。 (企业供图)


  以团队力量为依托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科技成果转化也是如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都表示,要想使科技成果能真正转化并落地生根,还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


  “在科技创新中,一般小试可以是几个人,中试就需要一组人,而成果转化则需要一支创新团队。这支创新团队应包括工程科技人员、应用技术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企业在人才培养上应注重多元化、系统化培养,尤其要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姚献平说。


  科技成果转化团队,可以是企业或科研院所内部的团队,也可以是由多方力量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据悉,去年底发布的《2012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指出,目前我国70%的科研力量游离于企业之外,存在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科技人才与企业的脱离严重阻碍了科技成果转化。在这种情况下,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搭建更广阔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优势叠加,成为不二选择。

 
  “据我了解,在化工行业尤其是涂料领域,不少企业内部都有大量的博士、硕士在进行技术研发,但他们研发的投入产出比并不大。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主要还是在市场上采购现有原材料进行配方研究。实际上,这种创新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直白地讲,这种技术研发就像炒菜,经验丰富的厨师炒出来,味道就好,没有经验的学徒炒出来,味道就差。这实际上是熟练工种对各种材料配比的一种感觉,算不算真正的科技创新。因此,我建议国内一些企业应向国外学习,多了解高校,多做深入交流。这种沟通实际上是一个双赢的过程,高校在研究成果时,和市场终归是有距离的,需要直接面向市场的企业来指导;而企业只有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北京化工大学教授何立凡说。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国内不少化工企业已经做出了有益尝试。张彤告诉记者,去年6月,中化桂林与大连理工大学等其他6家单位联合签署了国内首个“智能化轮胎制造技术创新联盟”和“新型橡胶挤出技术创新联盟”合作协议。创新联盟成立后,可以改变以往各单位之间单兵作战、单线联系的模式,集合国内橡胶领域优秀的技术研发单位、工程公司、装备制造企业和轮胎生产企业,在联盟内部就能完成基础研究—小试—中试—工业示范—工业化生产这个产业技术创新链条的全部过程。


  “其实产业联盟是个老词儿,现在到处都在搭建产学研平台,但相当一部分缺乏生命力。因为有些联盟是根据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在条块分割和利益分割的基础上搭建的。依靠行政命令搭建的产业联盟,很多都是在搭了架子之后缺乏内容。而我们的产业联盟围绕着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目标——智能化轮胎工厂,由一些有共同兴趣的企业、研究所、高校来参与。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做的项目和方向,所以会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这才具备一个有生命力的产学研联盟的先决条件。” 张彤说。


  据姚献平介绍,杭州市化工研究院在搭建产学研平台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该院不仅与多家企业共同组建省级重点创新团队,还创建了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杭州分所,吸引了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的多名国际专家参与合作;在平台建设上,该院先后组建了一个国家级研发中心,一个省级重点试验基地,三个省级研发中心;在成果转化上,该院先后在浙江、吉林、广东、河南、山东创办了10多个成果转化基地。通过上述措施,该院的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100%,已创经济效益40余亿元。


  有了好的科技成果转化团队,还需要把利益分配好。张彤表示,在企业内部,他们成立了一些专业的实验室来进行技术研究,他们今年还特别制定了新政策,让科研人员的智力不再仅仅作为劳动力来投入研发,而是以智力资本的形式来投入。这也就是说,将新研发成果产生的效益与科研员的工资挂钩,对他们起到调动和激励的作用,增强他们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姚献平也表示,杭州化工研究院鼓励科技骨干持股,进行无形资产量化,通过绩效激励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还吸引风险投资公司、社会法人和外商投资,以开放的姿态组建多元投资的股份制成果转化基地。
 

 

 

近两年,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鼓励职工立足岗位进行创新。该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减少循环水药剂消耗”使企业从每年11月开始到第二年3月份,循环水封闭杀菌从每周一次改为两周一次,可少置换排水6万~7万吨。图为公司技术员正在检查循环水封闭杀菌加药后的pH值。(特约记者 黄贵春 摄)


  以优良机制为关键
  
  
  除了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自身的努力,化工行业要转化好科技成果,相关的机制和政策也必不可少。


  不少业内人士提出,要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管理。张彤认为,当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不太高。“我们在转化科技成果的过程中,发现该有的政策都有,比如高新企业的免税政策、新产品的免税政策,对技改的支持政策等等。有些地方政府其实也想办实事,但是,科技经费的管理效率被很多中间环节消耗掉了,导致有些政策没落到实处。”张彤说。因此,他建议对科研经费严格管理,防止跑项目、包装项目、“公关”项目,经费应真正落实到能干事,干实事的科技人员手中。


  业内人士还建议,与加强科研阶段的投入相比,有关部门应更重视成果产业化阶段的科技投入。“我国的科研成果数量虽多,成果转化率却非常低。换句话说,我们的科技投入虽然逐年增加,却没有带来相应的效益增长,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在于,我们投出去的钱,没能够用在刀刃上,或者说没有尽可能地用在刀刃上。资金在小试阶段投入多,而在中试、成果产业化阶段却投入太少,使得大量小试成果只能停留在实验室,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姚献平如是说。


  李合成呼吁,政府应加强对化工新材料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政策支持;此外,当前化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政策环境更加严峻,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政府应在项目审批、规划、土地征用、配套建设方面给予支持。此外,他还建议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企业做好新化工材料产品的开发、应用和市场推广。


  何立凡认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应制定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并深入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不仅要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更要了解他们的技术、项目和人才需求,扮演好“红娘”的角色。他建议政府组织一批相关企业到大学和科研机构考察、学习、交流,也可以组织大学和科研院所到企业考察、学习、交流,只有深入的交流,才会擦出合作的火花,才能让科技成果转化这颗种子发芽,直至落地生根。

 


 为了优化存量资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山西晋丰通过在尿素中添加多肽液和超氧化物岐化酶,近期成功生产出肥效高、缓释效果好、受市场青睐的蓝色多肽尿素。图为研发人员正在生产线上察看产品。(吴丽/文 许婵/图)

 
引进国外技术并将其转化为适合本土企业发展的工艺也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容之一。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引进德国原赫司特公司的盐酸相法专项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控制软件、实现了对整个工艺流程的DCS控制。图为装置全景。 (本报记者 张育 摄)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驱动下,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公司多方合作引进研发自动码垛机械手,实现了聚氯乙烯树脂和烧碱包装的自动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本报记者 高俊昌 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六千万吨特大型油气田意味着什么 电都去哪儿了?——从用电量曲线看中国经济活力
能源发展方向定调 构建全新能源体系 水资源短缺,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生物柴油:踟踌不前,难在哪里 有人欢喜有人忧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