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在浙江省磷复肥行业协会采访时获悉,近期有多家省内化肥企业向协会反映:一些市县在组织配方肥公开招标过程中,存在某些不合理的现象,挫伤了一些当地企业参与竞标的积极性,也给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这些县市的招标工作是如何进行的?在招标过程中,企业遇到了哪些情况?这些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吗?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企业、协会负责人和相关的主管部门领导。
一封来信引发的思考
记者从浙江省磷复肥行业协会了解到,前不久来自台州的一位化肥企业老板给协会写了一封信,信中谈到在参与省内多个县市的配方肥招标时,他发现这些主办单位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些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标书上。比如,有一家业主将商务技术分的比例提高到60%,而价格分却仅占40%,最后中标企业的价格远远高出市场平均水平,像台州的温岭、路桥等地中标价达到3600元1吨,虽然超出其他竞标企业最高报价800元/吨,但是因为技术分打得很高,结果还是中标了。
二是由于发放标书到投标截止时间紧,很多企业在来不及办理新证的情况错失了宝贵的招标机会。记者了解到,按照配方肥招标办法的规定,每个配方肥产品都要提供对应的产品登记证,由于完成办证程序需要一定时间,而给出的期限又太短,企业往往无法及时办出登记证,所以不得不放弃参与招标。“但那些已经有倾向的企业却已经提前办好了登记证。”据他了解,温州和丽水地区都曾经出现这种现象。对此,他和一些同行都感到疑惑,也曾经向相关部门投诉讨要说法,但最终都是不了了之。
根据协会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采访到了写这封信的企业老总,他表示,可以保证信中反映的情况全部属实,这是他最近一年来参与各地招标的亲身经历。
记者随后又采访了浙江当地的几家化肥企业,询问他们在参与各县市配方肥招标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其中一些企业表示:这是个普遍的现象,业主和哪家关系好,哪家就能中标,对此他们也感到很无奈。
这样的标书合理吗?
······
详细内容请见特供资讯及决策大参考(ipa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