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化网讯 延续2012年能源工作思路,2013年能源工作会议再提新“三稳三进”目标。在提高能源效率和效益上有新进展、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调整上有新进展、在科技创新和深化改革上有新进展。
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始终是近年能源工作重要议题。在“十二五”过去两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受到来水枯荣、风电并网高低及经济形势变化影响,起伏较大。
根据行业统计,2012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预计为3.3亿吨标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9.1%,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2011年因水电出力下降、火电比重回升,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不增反降。
对标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1.4%、单位GDP下降16%的约束性指标,留给“十二五”后三年的任务很艰巨。
非化石占比累计仅增0.5%
根据行业初步统计,2012年非化石能源生产量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达到10%,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约占全年总发电20%,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煤炭占比略有下降,油气增幅较小。2012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大约为66.4%,比2011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8.9%和5.5%,分别提高0.3和0.5个百分点。
按照国家“十二五”、能源十二五规划要求,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0%。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是一项约束指标,“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目标是2.8%。
从目前能源结构调整现状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8.6%回落至2011年的8%,2012年增至9.1%,两年累计增幅只有0.5个百分点,还有2.3个百分点的增长任务。从增长速度看,与年均2.8%的增速尚有较大差距。
按照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安排,今年将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水电,协调发展风电,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全年新增水电装机2100万千瓦、风电装机18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000万千瓦。
但水电、风电面临的体制和制度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水电受移民、环保问题影响,近年建设速度开始放慢;风电并网消纳难、弃风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
除可再生能源外,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与国际平均水平24%左右相比,我国5.5%的天然气占比仍然偏低。
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12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0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天然气进口量(含液化天然气)425亿立方米,增长31.1%;表观消费量1471亿立方米,增长13.0%。
有业内专家认为,天然气产量增幅有限,完成“十二五”提出的消费量2300亿立方米目标难度大。
GDP能耗降速缓慢
在结构调整积重难返同时,中国能耗仍然偏高,为世界平均水平2倍。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中国2012年单位GDP能耗初步核算比上年下降3.6%。需要注意是,在2012年高耗能产业增速快速下降的背景下,GDP能耗下降速度并不显著。而2011年没有完成节能任务。2011年节能目标是单位GDP能耗下降3.5%,实际只下降2.01%。
按照国家“十二五”、能源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6%,且为约束性目标。而2011年、2012年能耗强度合计下降5.6%,要完成2015年目标,后三年需要下降10.4%。
能源结构调整困难重重,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过度依靠能源资源投入支持经济发展。
从我国用电结构可以清晰反映产业构成。在2012年4.96万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中,第一产业1013亿千瓦时,占比2%;第二产业用电36669亿千瓦时,占比73.9%;第三产业5690亿千瓦时,占比11.5%;城乡居民生活6219亿千瓦时,占比12.5%。
在第二产业中,以化工、建材、钢铁、有色为主的重工业用电2997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总量60.4%,高载能产业用能约占能源消费总量一半,单位产值能耗高。
根据中电联分析,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快速回升,增速达7.6%,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贡献率达到33.3%。
我国现行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导致能耗水平高,能源消费不合理。国家能源局数据,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47:43,单位增加值能耗比约为1:6:1.5,三次产业和生活用能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73%、14%和11%。
第二产业单位GDP能耗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与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比重高出40%左右。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如果降低第二产业1个百分点,同时提高第三产业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以降低约1个百分点。
能源结构调整、消费总量控制的根本出路仍然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