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城”乌海依托主体资源产业实现全面转型

   2013-02-21 中华石化网新华08网

25

中华石化网讯 煤炭资源型城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近年来超前谋划,对煤炭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培育煤炭精深加工业和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依托主体资源产业提前全面转型的新路子,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一个亮点。

--“壮年转型”:循环经济构建多元支撑产业体系

“过去的50多年,乌海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已经动用储量14亿吨,超过探明总储量的一半,恰逢'壮年’,这时如果不及早转型,势必会上演'矿竭城衰’的悲剧。”乌海市市长侯凤岐说,“淘汰落后产能,也并不意味着放弃资源型产业,而是要向多极化产业支撑方向发展。”

近几年,乌海市依托资源优势,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煤化工、氯碱化工“两大基地”建设,备足了发展后劲。

乌海市许多市民告诉记者,市区周边原先遍布煤焦化和炼钢企业,一到晚上可谓“炉火照天地,污烟漫寒川”,各企业直接将废气、煤烟排放空中“点天灯”。如今,政府已将这些企业集中到市区北18公里外的千里山生态工业园区,进行“封闭式”发展。

千里山生态工业园区总面积20平方公里,集中有洗煤厂、焦化厂、钢铁厂、水泥厂、火电厂、玻璃厂,以及煤气制天然气等近百家企业,许多条生产线上下相连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当地的原煤送到洗煤厂洗出精煤,精煤炼出焦炭,焦炭用于冶炼钢铁,炼钢系统产生的矿渣和尾矿作为水泥生产原料;

洗煤厂利用水的浮力分离出煤矸石,煤矸石送到火电厂发电,电厂产生的粉煤灰与水泥合成新的原料送到砌块砖厂用于制造建材砖;

焦化厂产生的煤气,分别作为烧结厂、玻璃厂的燃料,以及煤气制天然气原料。

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物质能量梯次利用和闭路循环,既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还使污染物基本实现“零排放”。

最引人关注的是,偌大的园区里没有冒黑烟现象,各企业将煤烟废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园区内的乌海华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用于生产可供汽车直接使用的液化天然气。该公司副总经理孙慧军介绍,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项目。“以前大量煤烟废气白白浪费了,现在我们利用高新技术可以把它们吃干榨尽,同时还能分离出的氢气、氮气、氯气和尿素等化工原料。”该项目2012年10月投产,目前回收着11家企业的焦炉煤气,等今年达到全部48万吨产能时,能够将全市所有的焦炉煤气回收利用。

在“变废为宝”的同时,乌海市还成功打造了一个国内重要的氯碱化工基地――以当地丰富的煤炭、石灰石为原料生产电石,再用电石生产PVC和双氯胺;将PVC深加工成板材、管材、塑料制品等,双氯胺则用于发展医药、化肥、农药、洗涤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氯碱化工产生的液氯,再用于硅胶、多晶硅等高新尖端技术产品的生产。

乌海新兴工业吸引了神华集团、湖北宜化、东方希望、江西黑猫、陕西重卡、江苏腾龙、浙江中成、东北制药、上海利康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及精细化工项目纷纷前来落户。全市2012年能源、化工、建材、冶金四大支柱产业及其延伸升级配套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7%;而原煤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此前多年的8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38%;非煤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

乌海市曾有煤矿1200多家,到去年关停、整合为43家,去年又按照产业链条上下游配套原则整合重组为13家,基本实现了煤炭资源保护性开发,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全市基本不再外运原煤,而是把煤炭资源就地转化为新材料、新产品“升值销售”。

“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得以打破后,乌海市构建起多元支撑产业体系框架,具备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条件。市政府计划充分利用周边银川、榆林、鄂尔多斯、阿拉善的天然碱、芒硝、盐等外部资源,发展大型生产性物流业,为优势化工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