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炼遭遇生死劫 油品升级和原油进口是其两道坎

   2013-02-28 中华石化网华夏时报

116

中华石化网讯 “夹缝中生存的地炼企业一直没有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况。”在分析师看来,拥有庞大的地炼企业的山东,面对油品升级的压力更大。“强制实施国四标准后,地炼企业成品率将更低,或将造成大面积亏损。”

实际上,随着国内多个城市使用国四汽油日子的临近,山东地炼企业将面临又一道生死劫。

油品升级压力

按照国务院会议的要求,在已发布国四车用汽油标准的基础上,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尽快发布国四柴油标准,过渡期至2014年底;2013年6月底前发布国五柴油标准,2013年底前发布国五汽油标准,过渡期均至2017年底。

这意味着,全国法定从2015年开始启用国四标准汽柴油,2018年启用国五标准汽柴油。同时要求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率先如期完成改造任务,确保按照汽柴油标准升级实施时间如期供应合格油品。

“目前,上海、广东等均已强制实行燃油‘国四’标准,北京已率先使用‘国五’,浙江、江苏、山东青岛今年也加入‘国四’阵营。”分析师介绍,国内多省市制定出执行车用汽油国四标准时间表。山东青岛将从2014年1月1日起,全面供应国四汽油;江西省拟于明年底在中心城市执行车用汽油国四标准,2014年在全省推广国四汽油;江苏省拟于今年11月1日起全面启动除南京以外的沿江7市国四车用汽油置换工作;浙江把启用国四标准汽油的时间表定在了今年年底。

“一旦大面积按照国四标准生产汽油,对山东地炼企业而言,原本就不大的成品油市场空间将更为狭小,不升级的企业将面临被清退出市场的命运。”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副会长、山东省工商联石油与清洁燃料业商会会长张成如说。

“与中石化、中石油等主营炼厂相比,山东地炼多为民营企业,装备水平和炼化技术均差不少。”分析师分析,如果转产国四油,企业必然将增加脱硫等一系列装置,生产工艺也要改进。同时,由于长期缺乏原油进口指标,山东地炼长期以进口国外燃料油作为原料,不仅成本高,且产出极低。

“强制实施国四标准后,地炼企业成品率将更低,或将造成大面积亏损。”这是包括济南在内,山东迟迟没有使用国四油的重要因素。

霸主争夺战

或许是看到质量落后的弊端,一些地炼企业考虑将国三汽油再提高一个等级。

山东金诚石化集团就是闻风而动上马国四汽油设备的一个地炼企业。目前,其汽油质量升级改造项目正在建设之中,该项目利用新技术提高汽油产品质量,可生产高辛烷值清洁汽油。

分析师甚至乐观地认为,面对油品规格要求的提升,山东地炼亦会加大对出厂产品规格的要求,未来山东地炼或将真正成为与“三桶油”竞争的第四方霸主。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石油加工能力为6.52亿吨,其中,山东地炼目前年加工能力已经达到1.1亿吨,占全国的16%-17%之间,实际产量占全省年燃油消耗量的40%,举足轻重。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在1亿吨产能的背后,却是油品质量的尴尬。虽然21家地炼企业经过一次技改升级后能生产国三汽油,但生产国二汽油的地炼企业数量更多。

“从国三汽油升级到国四汽油,简单地说就是加氢去硫。但这并非一句话就可以实现升级改造。”分析师告诉记者,从国三升级到国四,投入比较大。如果上马一套5万吨的脱硫装置,不考虑其他费用,只这一套装置就需要2000万元;上马一套30万-50万吨制氢加氢装置,其成本则在7000万元以上,有能力上这样装置的山东地炼企业少之又少。

“根据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和需求,地炼协会在会的21家地炼企业大部分都有生产国四汽油的能力,在协会的指导下,目前一部分企业已经在淘汰旧设备,上马新建生产国四汽油的设备。”山东省地炼协会会长刘爱英表示。

受困原油进口资质

不仅如此,实力强劲的山东地炼企业还有一道迈不过的“坎”:原油。

自山东地炼在油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后,三大中字头石油企业就开始不断地侵蚀山东省内炼厂,在山东地炼原料市场展开激烈竞争。其中,中石化2012年继续以山东地炼的代加工和直馏燃料油原料供应方面以进口燃料油与原油为3∶1搭配销售;中海油也不断向地炼企业靠拢,其中进口M100燃料油,以代加工及其他合作方式向地炼供应加工原料,为推动燃料油业务的发展,地炼从中海油购买海洋重质油就需要和燃料油1∶1进行搭售,相比中石化配置的原油和燃料油1∶3的搭售来看,中海油具有相当竞争优势;而中石油也在不断地建立输油管线与地炼展开合作,以代加工的方式为地炼提供原油,其中“日东管线”、“黄潍管线”最为显著。

根据调查,由于严重缺乏原料,山东地炼2011年平均开工率仅有35%。在未被国营企业收购的地方炼厂中,只有石大科技有10万吨左右的原油进口配额,且通过中联油代理进口。其他企业,要么直接不符合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的申领条件,要么符合条件,但是年年申请、年年失败。

目前,我国共有22家企业拥有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陈晴指出,其中有国营背景的企业占三分之二,而民营企业方面,即使有原油非国营进口资质和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根据我国现行政策也很难进口到原油。

我国地炼的原油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国产原油,多为非法收购或采购的零散原油,约占地炼原油供应的6%;二是中石油、中石化通过原油和燃料油配比搭售方式流入到地炼的原油,占35%左右。

“另外,地方炼厂的关系,通过中油燃料油销售公司和中海油拿到的原油,占到地炼炼制原油的42%。中石油跟地炼合作代加工模式灌输的原油,也占到9%的水平。”分析师分析。

一个现实是,因燃料油采购渠道不稳定,加工亏损,山东地炼近年进口燃料油的欲望已经在逐渐下滑,随着后期原油供应的逐渐增多,预计山东市场上燃料油作为炼制原料的需求或将继续减少。陈晴预测,2013年我国燃料油的进口量或将有15%-20%的萎缩。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