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能源格局转变的挑战

   2013-03-06 中华石化网21世纪经济报道

69

中华石化网讯 美国能源情报署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美国石油净进口量跌至日均598万桶,创1992年2月以来最低,而最近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同期中国日均石油净进口量为612万桶,考虑到中国经济和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今年中国或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石油第一净进口国。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无疑将增加中国能源进口的安全成本。随着美国能源自给率上升,及对欧佩克石油卡特尔的依赖度下降,未来美国对中东等的地域政策或将走出深度介入格局,并不再愿意单方面支付中东和北非的安全成本。如今年美国海军减少了在霍尔木兹等海峡的执行任务。这预示着中国将无法再有效分享到美国主导该地区秩序所外溢的安全正收益,而不得不增加更多的外部军费支出,加强该地区航道的安全投入和政经秩序的维护,稳定该地区局势,以保障石油进口安全等。这些必要的新增支出不仅会增加中国石油进口成本,而且最终将抬高中国的能源进口成本及国内石油消费价格。

而随着页岩革命提高美国国内石油产量和能源自给率,美国经常贸易逆差将会呈收敛态势。据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目前能源贸易逆差占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70%左右,这意味着美国能源自给率的提高将迅速收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甚至使美国告别持续30年的经常项目赤字。如美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美国商品与服务贸易逆差收窄至385亿美元,就得益于成品油出口高涨和原油进口剧降。

同时,国际能源供需结构的变化,最终将引发新一轮国际分工、产业生态和贸易布局的变化。随着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处理技术的革新,及TPP新自贸协议的发展,国际产业生态和国际贸易布局会渐次发生改变。其一,美国能源等要素自给率上升,将使国际制造产能逐渐趋向靠近资源地和消费市场布局,美国部分制造产能将要么回归美国,要么趋向于转移到与美国签有TPP等自贸协议的国家。当前部分人士以中国劳动力对美国的廉价优势,及美国制造业回归并未给美国增加多少制造业岗位,认为美国制造产能回归不具可持续性,但却忽视了新技术变革下,美国制造产能的回归增加的是制造服务业就业岗位,而非简单地对中国就业岗位的替代,且美国劳动生产率五倍以上于中国劳动力等,透射出不应把美制造业回归称作是暂时现象。

其二,3D打印等新技术的革新和正在兴起的众包业态,生产与消费的即时性、个性化,尤其是4D打印和记忆新材料等崭露头角,不仅使规模效应魔咒愈发凸显,而且将打破商品生命周期,使制造的边际成本趋向零,并使服务和知识产权贸易等替代商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显然,页岩革命、新技术变革和TPP新自贸协议等,很可能将会形成合力降低美国的贸易赤字,提升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同时对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产生替代性冲击。

福祸相依。尽管目前美国石油产出上升及发达高效的金融市场,或将强化美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定价优势,但中国愈发高企的要素资源对外依存度,将使中国更加秉承开放的发展心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更积极地参与国际能源市场秩序的建设,发挥其最大净进口国的国际影响力,并在国际安全和地域局势与美国等展开各种可能合作,降低自身能源安全成本。

中国汽车市场在急速膨胀,这对能源供给提出挑战,中国应该改善能源结构的同时,限制能源消费,提高能耗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民提高节能意识,否则,中国难以满足的能源需求将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与世界秩序产生无法预期的影响。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