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化网讯 尽管日本等“冰粉”高调宣传可燃冰的前景,但考虑到技术上的难度和环保方面的考虑,各界对可燃冰在可见的未来投入大规模商业化并不乐观。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美国地质调查局解释,可燃冰或者说甲烷水合物是一种晶体,由水分子包围甲烷分子而构成。
相比页岩油气只存在于特定的地区,可燃冰的优势在于,其广泛存在于全球大多数的海床之下。但目前的问题是,尚无成熟的技术可以将可能存在于可燃冰中的天然气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开采。
可燃冰一旦得到有效利用,商业前景不可估量。美国地质调查局今年1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初步估计显示,在水合物中储藏的碳规模是所有已知油、气和煤炭储备的两倍。英国石油的统计称,截至2011年底,全球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208.4万亿立方米。
不过,现阶段可燃冰利用的最大难题是,这种潜在燃料需要在低温、高压的环境下才能确保稳定,一旦脱离这种环境,其中的可燃气体将很快挥发掉。东京科技研究所的教授铃木表示,可燃冰可能给日本带来真正的自产能源,并提高日本的能源独立性。“现在的问题是,从可燃冰中大规模提取可燃气体是否具有商业可行性。”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称,成功从可燃冰提取天然气,并不能保证商业化推广同样能获得成功,因为可燃冰天然气的生产周期相当短。相比之下,成本倒是其次的障碍。
环境也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指出,尽管水合物中储藏了大量甲烷,但迄今为止,人类对于大量开采这类燃料的潜在环境影响依然认识很浅。
“开采企业必须找到一种办法,避免在开采过程中将大量甲烷排放到大气和海洋中。”地质调查局称。据测算,甲烷可能带来的温室效应威力,是二氧化碳的约十倍。
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石化信息,弘扬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