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旨在为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搭建一个“展示、交易、交流、合作”的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竞争能力。(资料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中小微企业近4000万户,资产规模达21.4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60.7%。其中,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中小企业34000多家,占全行业企业总数的80%以上。
与“顶天立地”的大型企业相比,“铺天盖地”的中小化企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更是超乎想象,一些企业家发展的动力和信心严重不足,有的甚至放弃企业经营移民海外。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关于“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愿意做企业家”这一说法,表示“不愿意”的企业家超过30%,高于2011年和2010年的调查结果。
“非公经济36条”、“中小企业29条”、“民间投资新36条”、“小微企业29条”……近年来,政府的各种政策也在不断出台,但很多中小企业仍然感到一些政策措施不落地、贯彻落实不到位、企业融资困难、税费负担较重。这些制约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问题,也引起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注意,不少提案议案都在为中小企业说话。
门槛高、束缚多,亟待政府回归服务本位
“我们经过调查,一些地方政府为中小企业服务不到位,仍然是权力型,而不是服务型,没有做到‘多设路标,少设路障’。这是造成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发展的许多政策措施不落地的根本原因。”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庆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太利说。
对此,山西新绛普森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少波深有感触:“现在是政府办企业,而不是企业办企业。这样的政企关系,本末倒置了,职能混淆了,主体错位了。”
“对危化企业来说,水、电、土地、压力管道和球罐建设等要经过层层审批,能评、环评、安评、消防等都要进行验收,而且审批手续非常难办,验收堪比‘西天取经’。企业众多,如果政府什么都管,根本不可能管得过来,反而管不好。重审批轻监管是目前政府管理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通病。”张少波十分中肯地进行了分析。
张少波认为,政府应多加强企业健康运行的法制建设,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对企业的规范运作进行监控。一旦出现问题,由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不管民营还是国有,不管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一视同仁。这样既是对企业的减负、减压、松绑,又能使企业成为市场的真正主体,让政府、企业的职能均回归本位。
全国政协委员、晋商银行党委书记上官永清则建议,政府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项目与程序,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开门难”的问题。同时,加大对小微企业在呱呱落地和蹒跚学步阶段的扶持力度,针对小微企业特点,进一步缩短登记注册时间,减少注册收费项目,并逐步降低准入门槛,拓宽准入范围,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开办阶段和运营初期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促进小微企业轻装上阵参与竞争。
同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以及李克强总理在上任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作出的“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将国务院各部门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再削减1/3以上”等承诺,又一次为中小化企带来了希望。
融资难、融资贵,希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融资难一直以来都是困扰中小化企发展的一道坎儿。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相对较弱,往往达不到银行现行信贷管理体制所要求的抵押担保条件,因此融资困难。然而,融资难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融资贵却又成了立在中小化企面前的一道新坎儿。
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凯表示,尽管国家在大方向上支持民间投资、支持民营经济,但“体制性歧视”依然是制约民企发展的最大瓶颈,主要体现在价格、税费、融资、市场准入和资产重组等方面。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些中小化企由于资产质量不高,经营状况不稳定,贷款往往需要抵押、担保甚至是双重保证,很难享受到国家的基准利率或优惠利率,融资总成本比较高。另外,小微企业实际上很难得到国有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拿到的大多是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都比较高。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我国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尚不健全。比如,我国没有建立专职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银行;重点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小金融机构数量较少,金融产品和业务不够丰富,网点延伸和覆盖的区域不够广泛;融资担保体系尚不完善,商业担保公司小、散、乱,经营不规范、收费高等情况仍然存在,加重了中小微企业融资负担。另外,小微金融差异化监管政策还没有充分执行落实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小微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律师黄廉熙指出:“我国有关金融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扶持措施,一方面要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金融主体的活力,将民间资本引导到更多地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中去;另一方面,也可考虑开设专门的小企业政策银行,或是在现有金融机构中开辟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贷款部门,由财政部门补贴部分利息,切实把小企业贷款利率下降到合理水平。”
孙太利则建议,政府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构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相互协调补充的金融支持体系,使其真正落地、管用。在企业的起步阶段,政策性金融提供条件相对优惠的融资支持与风险保障。当企业发展壮大之后,政策性金融可逐步退出,加强商业性金融进入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全国人大代表、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一部主任欧阳泽华还认为,中小企业多而融资难、民间资本多而投资难,应该完善市场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场外市场建设,对达不到公开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股份转让和小额定向融资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税费杂、压力大,期待藏富于企增强活力
“现在的中小化工企业大多是从传统的支农企业调转过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企业积累不多、贷款不少、设备落后、能耗较高,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转型升级困难重重。希望国家能藏富于企,在税收方面给这些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更多的支持,使其增强活力,焕发青春,可持续发展。”山西阳煤丰喜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绛分公司总经理薛晓宾言辞恳切地对记者说。
据薛晓宾介绍,丰喜肥业原来只生产碳铵,从本世纪初开始调整产品结构,现在虽然产品不少,有硝酸铵、硝酸铵钙、硝酸钠、亚硝酸钠、甲醇、二甲基亚砜等产品,但各产品产能不大、能耗较高,企业处境比较艰难。“目前,像我们这样规模的化企不在少数,这些企业均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不调转只有死路一条;如果进行调转,资金又从何而来?所以希望国家能从行业发展的高度出发,减免企业税收。”
薛晓宾所说的困难,也正是众多代表委员在今年两会上要反映的问题。“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国体制改革的核心。税制结构不合理、税负过高,导致目前中小企业税务成本和用工成本高。”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董事长樊芸说。
全国人大代表、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表示,中小企业承担了中国80%的就业,但当前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是综合负担,包括税收、社保、工会、残疾基金等多种费用。虽然国内部分地方政府也出台过一系列的减负政策,但减负还不到位,希望政府更加重视一下中小企业的税负问题。
黄廉熙也指出,尽管国家和地方都在税费政策上出台了不少优惠措施,但企业“高税负”状态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不少企业仍感到税费减少力度远跟不上企业成本增长的速度。
另外,黄廉熙还表示,减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名目很多,但额度非常有限;而占比较大的如教育附加、城建附加、水利基金等费用没有明显减少,有些如土地使用税不减反增,社保费用负担也比较重。
“当前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不平等待遇’中负重前行,一些企业家信心不足,不敢投、不愿投情绪明显。建议完善政府结构性减税政策,采取严格措施抑制投机、限制投机暴富,引导更多资本、技术、人才要素投向实体经济。”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冯月菊说。
孙太利还提出,政府要进一步出台落地、管用的财税扶持政策,深化公共财政改革,进一步清理和取消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应逐年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将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快营改增的实施,为鼓励企业增加设备改造投入,建议扩大消费型增值税实施范围,特别是允许与设备投资配套的厂房投资部分抵扣进项税,从而保持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每年给国家上缴的各项税收高达2000多万元,而这么大的一笔资金如果用在企业的改造中,用在企业的发展上,就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我们不是不缴税,只是希望在企业比较困难的时候,如果能少缴或者是免缴,那么就可以挽救一个企业。”薛晓宾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