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是甲烷气体与水分子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密度约为0.91克/立方厘米,解冻之前的甲烷体积约为可燃冰体积的20%,其余80%为水。可燃冰只有在低温高压的情况下才能稳定存在,因此开发极为困难。是备受期待的潜力资源。
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12日宣布,从爱知县东部海域地层中的可燃冰中分离并取出甲烷气体的试验取得成功,这是世界上首次成功从海底采集甲烷气体。
日本19日宣布,可燃冰分离提取甲烷气体的试验共采集到约12万立方米气体,远超预期。 周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
这一消息即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可燃冰真能像页岩气一样成全球替代能源新引擎吗?
日本率先开发可燃冰 能源格局又添变数
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日公布,已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甲烷水合物(一般称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中分离出天然气,这一消息让非常规天然气再度趋热。
相比过去两年全球热炒的页岩气,可燃冰蕴藏的天然气资源量还要多出很多倍。可燃冰,是否会继页岩气之后再度引发新一轮能源革命?
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苏联和美国等少数国家就开始了陆地冻土区和海洋的可燃冰资源调查。加拿大取得了陆地冻土带中可燃冰的实物样品,美国在深海钻探岩心中发现了海洋可燃冰。
苏联也在其远东地区发现可燃冰矿藏后,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座可燃冰矿田。此后的80年代,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国家计划以评估本国的可燃冰资源。参与的国家不完全统计,涉及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俄罗斯、德国等等。
评估调查之外,各国在此时期还开展技术研发,为可燃冰试开采做技术储备。进入21世纪后,已经有国家进行试开采,不过试开采的数据都没有公布。
日本此次在海洋可燃冰领域的突破正是这种潮流之一,广州及青岛海洋地质调查局一位高级工程师对《第一财经日报》称,日本乃是全球从海洋可燃冰中分离出天然气的首个国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以及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是国内目前参与可燃冰研究的主要机构。
不过与可燃冰总体情况类似,日本也没有公布详细数据。
上述高级工程师分析说,目前日本进行的是试开采,效果如何尚待分析。需要连续观察天然气产量,持续日产量稳定在几千立方米才能进一步评估经济性。同时,是否能持续长期开采,也是评估可燃冰矿藏的一个指标······ 【全文】
日本海底“破冰”之举或将影响全球能源供应格局
日本经济产业省新近宣布,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标志着日本可燃冰开采商业化迈出关键一步。此间专家认为,日本近几年海洋能源开发接连有重大突破,显示出福岛核事故后对于能源需求的迫切性。可燃冰利用符合全球环保趋势,一旦找到商业化捷径,或将影响全球能源供应格局。
可燃冰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未来能源。日本此次试验是世界首次成功从海底采集到甲烷气体。据估算,日本周边海域可燃冰的天然气潜在蕴藏量相当于日本100年的天然气消费量。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寿生一直关注着日本可燃冰的开采动向。“这是一个好消息,对于人类新能源的开采是一次重大突破,未来有可能为替代传统能源提供一种新思路。”
能源压力是日本向海洋要能源的主要原因。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副院长史丹指出,日本约95%的能源需从国外进口,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国内大部分核电站停止运营,能源需求与供给之间关系更为紧张。此次官方宣布成功开采可燃冰的时间节点,恰逢“311海啸及核事故”两周年纪念日,也彰显出日本对于提升能源自给率方面的决心。
“日本在对新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方面,特别是海洋资源的研究方面从未停止过。”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林融说。 ······ 【全文】
开采海底天然气遭遇成本壁垒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近日,日本从爱知县渥美半岛附近海域海底的“可燃冰”中成功提取出天然气。可燃冰是天然水合物,可以分解成水和天然气,对于资源奇缺的日本来说可燃冰有望成为“国产燃料”。但是要正式投产,还存在成本过高等不少问题。
这是世界上首次从海底的水合物中提取出天然气。受到产经省的委托,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JOGMEC)进行了此次作业。将可燃冰周围的水吸出后,地层压力下降,甲烷气体与水分子分离后,就获得了天然气。
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天然气水合物。1996年,通商产业省(现经产省)下属的研究所推算称,“在日本近海埋藏着可提供相当于日本100年天然气消费量的可燃冰”,各界对此期待高涨。······ 【全文】
评论
可燃冰开采须冷静
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高调宣布,该国已成功从爱知县东部海域地层中的可燃冰中分离并获得甲烷气体,这是人类首次成功从海底采集甲烷气体。消息一出,立即在全球新能源领域引发震动。有人称,日本的这次“点火”将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的神话,可燃冰开采商业化指日可待;还有人称,可燃冰将改变全球能源结构,再造新能源神话。但笔者认为,上述说法太过乐观,因为如下问题尚待解决:可燃冰开采技术是否已经成熟?甲烷利用率有多高?开发可燃冰所面临的巨大环境风险如何有效控制?如何保证储存和运输的安全?······ 【全文】
中国在行动
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启动新一轮技术研究
记者16日从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中国启动了对战略替代能源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的新一轮系统性研究。目前,该专项被科技部批准纳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实施,执行期为4年。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是近20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能源,可以作为传统能源如石油、碳等的替代品。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王宏斌介绍说,中国从1999年起开始对海洋可燃冰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近几年来,中国科学家围绕可燃冰开发技术及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已展开对可燃冰成矿地质条件和富集特征等的相关研究。
该项目执行年度为2013-2016年,下设“可燃冰地球物理立体探测技术”、“可燃冰流体地球化学精密探测技术”和“可燃冰样品保压转移及处理技术”等三个课题。(新华网 梁钢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