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玫瑰”绽放塔河——记塔河采油一厂韩霞

   2011-12-06 中国石化新闻网

65

    个子不高,一头飘逸的长发,说话时语速较快,但嘴角常带着微笑。这就是塔河采油一厂天然气处理站韩霞给人的第一印象。

    目前担任副站长的韩霞,在天然气处理技术革新方面成绩斐然,大家都称她是一朵正在塔河上绽放的“铿锵玫瑰”。82年出生的她,始终奉行“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人生信条,坚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她组织参与的《凝析油稳定装置优化设计及技术改造项目》、《轻烃回收装置制冷工艺技术改造》、《丙烷辅助制冷系统改造项目》分获西北油田分公司技术改造一、二、三等奖,多篇论文获分公司科技成果奖,并在《海相石油地质》上发表,取得的成果创造经济效益达500多万元,曾荣获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西北石油局先进个人及采油厂十大技术标兵等系列荣誉称号。

    春天的“考试”

    4月初,塔河油田春意盎然,采油一厂相关领导齐聚天然气处理站,观看50万方丙烷辅助制冷系统工艺改造后的首次运行。

    对负责丙烷系统改造总体工艺设计的韩霞和她带领的技术小组而言,这不仅是一次装置试运,更是对他们的一次“考试”。为了确保装置一次性投运成功,他们已经连续几个日夜吃住在现场,和厂方人员一起,确认各个运行环节的技术状态,协助解决问题。临近投运,大家疲倦的脸上显得有些紧张。一向敏感、细腻的韩霞注意到了大家的心理状态,于是随意聊起一些轻松的话题为大家解压。“她温和而亲切,热情且自信,我们很快就被她感染了,心里也放松了许多。”负责现场仪表监控的小张回忆说:“她既是我们的领导,也是我们的朋友。”

    当装置一次性投运成功,韩霞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此次丙烷制冷系统工艺改造投运成功,使天然气处理站30万方和50万方两套装置制冷深度平均降低2-5℃,液化气产量共增加8吨/天,不仅为她承担的诸多技改项目添上了浓重的一笔,也为站全年产量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

    丙烷制冷系统工艺的改造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确保一次成功,韩霞和她带领的技术小组经过近70多天不分昼夜的努力,攻克了2项关键技术,完成了4次“经济器回气止回阀”、5次“中间蒸发器(0℃汽液分离器)回气管路”实验等一系列工作。

    此次改造“中间蒸发器回气管路”的加长可以减少分离器液体被带入机体,但过长又会给装置生产的可靠性带来高风险。为确定管路的最优长度,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韩霞组织技术小组开展了33次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并针对管路阻力和分离器的气液分离效果进行多方面测试推算,才最终确定管路全长为3342毫米,保证了装置投运的一次性成功。

    说到就做到

    “只要坚持自己的目标,满怀激情的为之努力,再艰巨的任务也有完成的可能。”这是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7月30日,天然气处理站30万方轻烃处理装置已经正式检修7天了,从膨胀机到轻烃罐,每处设备左右都有检修人员在忙碌。

    在这全面的检修的17台压力容器和装置之间,一个纤小瘦弱的身影来回穿梭于此。她,就是站内的技术负责—韩霞,从30万方设备检修开始,她几乎天天泡在站里。

    “找韩霞,不要到办公室,到站里,一准儿找到。”凡是遇到找韩霞的人,该站综合室的刘跃玲几乎就是这句话。

    忙碌在检修现场的韩霞,心中有一个包袱,只要检修一天不完,她的包袱一天卸不掉。

    检修周期是25天,她期望的是能够提前检修完投产,这个期间,她要注意30万方装置分馏单元的2台增压泵,2台回流泵和1台轻烃装车泵的更新,要趁着装置检修把这几台伤痕累累的泵全换了,“如果单独进行这项工作,将额外的导致上游天然气放空,减少外输干气量约28万方/天;影响轻烃产量约19吨/天,液化气约23吨/天。”这些数据一直盘踞在她的脑海。

    “还有很多小的隐患,这次检修一个不落地全部整改好,这样的30万方装置投产后将令人满意。”看着满地散落的小零部件,韩霞对旁边的班长说。

    最终,此次检修提前3天完成,13项问题全部整改完毕,优质高效完成了上级交予的任务。

    (弋晓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