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大漠的“发明家”——记塔河采油一厂毛谦明

   2011-12-05 中国石化新闻网

85

    在塔河油田工区,毛谦明算是一个“明星”。在走向采油岗位的8年时间里,他先后进行了多项技改,形成了高压气动注脂泵、双闸板光杆防喷器、生产流程自伴热等20多项技术创新改造成果,每年创造效益200多万元。2008年,毛谦明被授予“中国石化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去年又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他常说,我的发明植根于大漠。

    专注做事 不分岗位

    1994年3月,怀着对石油工人的崇敬和继承父业的自豪感,毛谦明技校毕业后分配至井下作业固井队,从此开始了他平凡而充实的石油人生。2001年5月,由于企业改制,毛谦明被分流到塔河采油一厂巡检维护队当了一名巡检工。工作变了,这就意味着全部重新再来。在转岗实习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潜心学习,踏实实践,从一名“门外汉”逐渐成为巡检骨干。由于工作出色,管理有方,他不久就负责了技术性较强的油井测功图、探液面等动态监测任务。

    夏天,为熟练掌握测功图、探液面工作,他带领职工冒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和蚊虫的叮咬,一遍又一遍地去生产现场进行加密测试。每次回到宿舍,身上都被蚊虫叮咬成一片一片的红肿。冬天,他冒着严寒,一次次来回穿梭于白雪皑皑的戈壁滩各井之间。由于测功图、探液面工作是一项精细活,戴着手套难以准确操作,每次操作都需要个把小时。手冻僵了,脚也冻伤了,他从无怨言。晚上他还得查找资料,请教专业技术人员,分析井况、泵况,从不懈怠。虽然工作很苦很累,但想到油田的发展离不开这项工作,作为一名现代技术工人就必须掌握这项知识,毛谦明的心里便暖暖的。

    逼出来的“发明家”

    作为一名巡检员,每天清晨,毛谦明坐着皮卡奔忙于九区的高压井口和集气站内。春夏季节,经常风沙弥漫,蚊虫肆虐。他挥汗如雨,维护设备。冬季到来,地冻路滑,每次清洁完采油树,双手就冻得失去了知觉。然而,毛谦明却把工作当乐趣,看着一口口油井喷油不止,心里美滋滋的。由于这个区块是塔河油田少见的高压产气区,毛谦明不断摸索着油井和集气站安全运行的秘诀。但他很快发现了一个难题,在每个月对井口阀门进行保养的时候,密封注脂成了大家最头疼的事情。由于油井压力高达20兆帕以上,反作用力很大,而注脂工具还是老式的手动注脂枪,一个井口注脂要耗费半天的时间,工作辛苦不说,效率特别低,单井注脂成本也居高不下。

    多年艰苦的野外作业磨炼了毛谦明的意志。早期从事钻井工种的他又对机械充满了好奇。长年面对油井,他养成了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遇到问题,总爱问个为什么。他从液压机受到启发,对注脂枪动起了脑筋。他先是仔细地观察,然后在纸上一遍一遍地绘制草图,终于,一个靠液压驱动的高压注脂泵的雏形出来了。但这个小发明还停留在纸上,手边既没有工具又没有材料的他,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

    那段时间,只要休假回到市里,毛谦明就到处找加工厂,看能不能找到合作伙伴。跑了整整一个月,终于,他在库尔勒找到了一个可以合作的公司。从完善图纸到模具加工,从安装调试到改进修正,毛谦明一边跑加工厂,一边跑油井现场。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打击,他仍执著于自己的信念。经过一年半的奔波和操劳,一台崭新的注脂设备摆在大家面前。大家争着去试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台高压气动注脂泵具有自动打压、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特点,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操作,效率比以前提高了6倍,单井注脂成本终于降下来了。以前一个班要3个维护人员,现在3个人可以完成全队的维护作业。这项小发明目前已经在塔河油田广泛应用,受到了职工的欢迎。

    几年来,毛谦明刻苦钻研,孜孜以求。他先后发明了可移动式放油平台、方便组合式锹、便携式清沙车等,与他人合作发明了双闸板光杆防喷器、低压放气阀等,参与了流程伴热的技术改造,其中有3项小发明已获得国家专利。

    (杨建晖)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工信部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4号